新闻中心


  

基层医疗——落实分级诊疗的关键!

行业动态 2016-11-14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动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具体落实,各级医疗结构也在稳步推进相关工作。

 

 

  • 承德: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引导百姓科学有序就医;

  • 杭州:通过签约服务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 拉萨:力争探索建立分级诊疗,切实提升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 上海、江苏:围绕家庭医生和医疗联合体探索分级诊疗制度;

  • 辽源:加快推进全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逐步打造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

 


分级诊疗确定5种模式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分级诊疗高峰论坛”上表示,近年来,各地通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推动医疗资源流动与整合,完善医疗保障政策的多重组合,已经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分级诊疗格局,并逐步形成了五种分级诊疗的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 模式一:以厦门和镇江为代表,以慢病为突破口的模式;

  • 模式二:以北京、天津、江苏和深圳等地为代表,以构建医连体为切入点的模式;

  • 模式三:以安徽等地为代表,以诊疗病种为抓手的模式;

  • 模式四:以上海和杭州为代表,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的模式;

  • 模式五:以青海省为代表,以医保政策引导的模式。


 

基层医疗成关键

 

据统计,2015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超过77亿,比改革之初的49亿人次增加了57%,与这一变化相对应的,是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基层边缘地区相对匮乏、医疗水平不高。王贺胜表示,一方面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择优不择廉,城市三级医院服务量增长明显,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不强,利用率不高。

 

 

 

所以从长远来看,推进分级诊疗还是需要全面提升基层诊疗的服务能力。

 

 

 

首先,组建医疗联合体,按照政府主导、自愿组合、区域协同和方便群众的原则,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优秀全科医生队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其次,加大对口帮扶力度,精准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建设,推进城乡医疗资源均衡配置;

最后,提升群众预防疾病意识,注意早预防、早治疗,减少医疗支出。

 


 

另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基本原则,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想全民提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来源:新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