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级诊疗落地缓解大医院门诊压力

行业动态 2016-10-20

我国分级诊疗试点正在全面展开,根据卫计委此前发布的通知,北京市等4个直辖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等266个地级市进行分级诊疗试点。根据近日举行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确定的医改工作思路,分级诊疗成为本轮医改的第一要务和重中之重。


 

分级诊疗一般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模式,让一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分流在基层医院,从而提高优质稀缺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些大医院的非重点专科,特别是一些内科科室,患者数量下降比例很大,使大医院面临生存压力,据称,全国某知名三甲医院一内科科室患者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四分之一。


 

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认为,构建分级诊疗,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在基层首诊中,老百姓(50.32,0.000,0.00%)愿意不愿意去?基层能不能接得住?双向转诊中,现在从下对上转不难,但从上怎么转下来?大医院愿意不愿意放?放下去对大医院有何好处?


 

根据目前确定的改革方向,今年将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临床专科建设,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事实上,推行分级诊疗制度,会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新格局,在此过程中,大型医院应该如何从技术和模式上分流病人成为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消息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