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国家卫计委

行业动态 2016-10-28

      10月22日,2016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基层卫生司副司长高光明、规划与信息司副巡视员卢春山、医政医管局医疗机构处处长姚德明出席会议,并就目前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未来规划等发表主题演讲:

毛群安:积极推动互联网+与健康的深度融合
 

三点意见:


 

1,准确把握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改变甚至可能比历史上任何技术进步都深刻。


 

2,深刻认识卫生与健康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老龄化的进程加快,传染病和慢性病的疾病负担不断加重;另一方面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距离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和期盼还有很大的距离,依然面临知易行难的问题。


 

3,开拓创新,借势“互联网+”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互联网+”是大数据时代的新命题,如何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和理念推动健康中国,是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点希望:

 

1,认可认识以健康为中心的回归。一是要把从以治疗为中心回归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二是要回归行业本源,在资本大量涌入、技术不断突破创新的大数据时代不忘初心。

 

2,努力实现大健康的超越。一是要超越系统的局限,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智库、行业专家、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积极性,群策群力;二是医疗健康行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承担着极大的社会责任,发展互联网+医疗不能忽视社会责任的担当。


 

3,积极推动互联网+与健康的深度融合。一是将健康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合;二是将互联网技术形式与健康服务内容有机融合。


 

高光明:以信息化为手段推动基层卫生体系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806个,城市卫生社区服务站255000多个,农村的乡镇卫生院36800多个,村卫生室64万个。各种类型的卫生服务机构总计达91万家,其中90%以上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在基层服务的医务人员总数达到了360多万,卫生技术人员225万,全科医生接近19万。

 

      不含个体诊所门诊部,在社区、乡镇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中的诊疗人次已经达到43亿,占国家总的诊疗人次的56.4%。


 

      90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床位数占全国床位数的20%左右,而医院全部床位数占到75%。中国的卫生总费用中医院占51%,基层医疗机构只有9%左右。

 

      信息技术对基层卫生服务的影响,实际上现在来看我们的信息技术对于优化服务流程、强化服务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实际上主要只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出台法律明确如何保护患者的医疗信息隐私;第二件事,设定信息交换标准。其它的更多让行业自我发展。我们大数据说了很久,目前为止运行没有真正落地,跟技术,跟我们的经济、成本都有关系。


 

卢春山: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趋势

 

第一,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多方面的,惠及、整合、涵盖全生命周期,医药服务、疾病防控、健康保障和食品安全等多个方面,对公共健康服务体系的影响远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应用或者效率提高的问题,而是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对传统的健康服务体系进行重大改造乃至重塑。


 

      健康医疗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发展和应用好健康医疗大数据,有利于创新我国健康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提高健康医疗服务项目的质量,有利于促进培育新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进一步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实践基础。

 

      今年6月国办印发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认知健康医疗大数据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规范和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如何共享、开放应用、适应经济新常态和经济增长,积极引导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规范创新应用的发展环境,通过互联网+健康医疗,探索创新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打造健康中国。


 

      目前贵州等五省份启动了远程医疗政策试点,11个省与国家基层平台实现了互联通,16个省的人口信息健康平台已经建立,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具备开展的服务条件,通过远程影像、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远程心电诊断和服务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使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卫生信息报告系统,基本实现了县乡两级全覆盖,各项进展为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返回